首頁
  
“減負”,不能只讓教育“吃藥”

    減負是個老問題,年年談,天天喊。國家教育部、各省教育廳三令五申,要求“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但數年下來,效果依然不盡如人意,有些學生課業負擔反而越“減”越重。

    學生減負在怪圈中尋求突圍。在今年的兩會上,一個由“數學教育”引出的減負話題,將代表和委員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教育所延伸出的系列問題上。

    一份提案敲響的警鐘

    在參加今年政協十屆三次會議的委員所提交的4508份提案中,有一份關于“數學教育增效減負”的提案引人關注。

    這是一位老者用深情的筆觸和真切的民族責任感寫就的提案。面對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這個“迄今未見實效”的老大難問題,數學教師出身的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陳明德說:“我作為一個已有六十年教齡的老教師感到壓力很大,如果再不一吐肺腑之言,有種犯罪感!

    在分析造成學生課業負擔重的原因時,陳明德指出,一方面“中高考命題改革滯后,仍存在不少偏差。特別是受奧數命題的影響,故意設置陷阱讓學生跳,過分追求嚴密、嚴格。一些過去明令作過限制的命題偏差,現在又從另一個角度反復出現,影響了數學教改的方向!痹诟呖嫉念}量和難度上也存在題量過大、難度過高的問題。

    另一方面,“為減輕負擔不顧數學科學的需要,教材中亂刪一些必要的內容,以為這樣可以減輕負擔,但是實際上給師生帶來的是繁瑣的運算,使他們的負擔更重!薄皽p輕負擔的出路在于教材處理方式的變革,只要方式合理,效率高了,負擔自然就輕了!标惷鞯聦@一點十分看重。

    這份用心良苦的提案雖然是從數學教育的角度出發,但陳明德認為,類似的問題在其他學科也是普遍存在的。

    在迷茫中的掙扎

    陳明德的這份提案引起了一些業內人士的關注。與此相呼應的一些聲音為中小學生減負再次擂起了戰鼓。

     “教師按照新標準授課,實際上是‘一標多本’,即按照新標準講課的同時,用多本舊教材作為補漏后盾,補充基本內容以外的東西!比珖䥇f委員、政協寧夏回族自治區副主席朱佩玲認為,由于新課程實施后的明確的高考標準及相應的教育教學評價體系尚未出臺。所謂與新教材配套的“新思維教輔”,試題難度大大超越了新課程標準,給教師教學及學校管理帶來了極大地疑惑。在這種情況下,學校領導、任課教師寧可信其難,不敢信其易,盡量拓展加深教學內容,增加練習、測驗次數與難度,學生負擔有增無減。因此,出現了一方面高舉“減負”大旗,一方面設法補償“減負”帶來的所謂“損失”的現象。

    全國政協委員、西安市副市長張道宏認為,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教育評價體系目前還不完善。大多數教育者一邊實施減負,一邊還要考慮懸在頭上的考核指標,暗箱操作“應試教育”者不在少數。家長的分寸就更難拿捏,一些家長認為如果學校不布置作業就是對學生要求不嚴。于是學校不布置作業,家長布置;學校不發輔導資料,家長大量購買;學校不補習,家長請家教。

    掙扎在“減負”背后的可能是社會整體對其含義的正確理解。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教授謝衷潔表示,孩子的確應該減負,但現在的問題在于教育“重量不重質”,一次次無意義的重復,最終讓孩子厭倦、逃避甚至恐懼!皽p負”不等于盲目刪減教學內容,也不等于隨意減少學習時間!皽p負”并不單純是中小學生課業負擔在數量上的減少,更重要的是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漸進而深刻的革新,是教育觀念的變革。否則,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今天可能被減下來了,但在明天卻又可能以另外一種方式附加上去。

     “奧數”,另一個極端的例子

    學生難減課內負擔,課外負擔也愈來愈重;A教育的肩上承載了太多的重擔,只能步履蹣跚,奧數或許就是一個更為極端的例子。

    在熱鬧的“奧數”學習場面和火爆的“奧數”培訓市場相互作用之下,“奧數”這個本該屬于少數人項目,成了中小學生們的必修課。在我們面前呈現的奧數,也非其常態,而是一個完全被功利化的“奧數”。

     “雖然對‘奧數’也不能一概抹煞,但是‘奧數’降溫的確是減負的措施之一!睂﹃惷鞯碌倪@個觀點,數學教育的專家們也已達成共識。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教委主任何致瑜認為,“奧數”本身并沒有錯,但后來“奧數”成績被作為升入重點學校的一個重要參數,這種導向就有問題了,這樣勢必會造成一種“運動”,甚至泛濫成災,不僅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也加重了老百姓的經濟負擔。一方面,并非沒有參加“奧賽”的學生就不好;另一方面,有些孩子并不適合“奧賽”,卻被形勢所裹挾。從而使“奧賽”失去了其挖掘天才的本身意義,走偏了路子。

    將“奧數”極端化與升學捆綁在一起,使“奧數”學習變成單純的應試需要,顯然不利于孩子的成長。一些所謂的“素質教育”其實也只是單純的技能教育。一些中小學生在知識性教學中被減下來的負擔,又在技能教育中被加了上去!八刭|教育”成了“什么都要會一點”的代名詞。如此,根本達不到“減負”的真正目的。

     “只要改革就有希望”

    政府對減負歷來很重視。

    然而為什么效果不好?全國政協委員、民進蘇州市委主委劉振復認為,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導致了激烈的升學競爭,但這還只是表面原因。激烈的升學競爭背后是深層次的就業競爭,社會對人才高學歷的要求;而這種就業競爭、高學歷要求背后,更深層次的是社會對人才的評價體系存在問題。

     “在社會減負的呼聲中,學校有減負的愿望,也有苦衷!眲⒄駨驼f,學校校長頭上有幾個“率”:升學率、重點大學(或重點中學)入學率、各種競賽得獎率。校長往往通過考核、獎懲把這種負擔層層轉移到教師頭上,教師又用加重學生負擔的做法,落實到家長和學生身上!霸谏鐣䦟W校的評價體系不改變的情況下,任何一個想謀求發展的學校都不可能真正去減負!

    社會需要研究和建立科學的社會用人機制和人才評價體系!

     “現階段一系列減負措施的出臺并非徒勞,只要改革就有希望!”劉振復說。

     
來源:中國教育報
加入時間:2005-3-18
點擊次數:325
  相關鏈接
·精彩的演出 深刻的精教育   2004-11-23
·走出校門天地寬 2004-11-6
 
—— All Rights Reserved By DQGJZX 2002-2004 ——
亚洲色AV性色在线观无码,高清一卡二卡三卡四免费,最近更新中文字幕2018~2019,最好的中文字幕视频2019下载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